火烧炉烧火烧,油脂火烧不油腻!
2018-09-21 来自: 山东临沂胜金炉业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800
自古民以食为天,随着时代的发展,仅仅是吃饱已经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,于是各种特色小吃赢得了人们的喜爱。
说了凉皮,就不可不说火烧。夏日小城,街边巷口,凉皮摊旁,必有火烧炉相偎,火烧炉处,也必有凉皮摊相伴。譬如恋人,相依相偎,密不可分。而食者也多半是一手持火烧,一手扒拉凉皮——若只食其一,味道就要淡些。
火烧之中尤以脂油火烧受人欢迎。脂油火烧多分布在县城东关一带。一顶红帐子,一个火烧炉,一架小车子,就撑起一个火烧摊子。摊子沿路两边一字排开,约略七八家,且有渐多之势。摊子虽多,要吃却也不易。常常就要挤在人群中,等上一等。
据传这些火烧炉摊子源出一家,由一白须老者创制。老者教了儿女,儿女又传了媳妇、女婿、子女,枝分叶散,就分出几家来。于是,一时之间,诸侯争霸,同行相竞。若有来客言及别家如何好,摊主忙碌之间,鼻孔里嗤一股长气,一脸不屑:“就他——跟俺爷差远了!”
每每周末回老家,就爱来上一个脂油烧饼——星期天,时间宽裕,心情也好,等待的工夫也竟成了享受——只见摊主瓷盆中三指一撮,揪一团面,面油油的,筋筋的,“啪、啪、啪、啪”,面板上摔打几下,搓成长条状,尺许,圈盘,用手压扁压薄,抿一层白花花的肉糜、葱花,再将面皮折叠,馅即裹于其中,复压成圆饼状后提起,按到铁板上;顺手将板上三四个白睡莲一般的火烧一翻:划一个优美的弧,火烧就换了个面。这时,板上的几个饼已黄,便用铲抢了,列入火烧炉膛内烤,膛内的几个就势被捞鱼一样甩了出来;旁边的老板娘忙不迭拿草纸包了火烧,叫号来领——整套动作一气呵成,行云流水;说来絮烦,其实也就是几十秒的事儿。不懂的人便呆了:这么快,这么简单?懂门道的人就笑了,笑对方的眼高手低,不知深浅——看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
来客接了火烧,围着火烧炉,吸溜一下鼻子,咧一下嘴,涎水便顺嘴角淌了下来。咬上一口,烫得直伸脖子,嘴巴吸吸溜溜半天合不拢,但仍是三五下吃完,一时之间,满口喷香,余味不尽。人即被香醉得呆傻起来,仿佛刚被勾起馋虫般,舔嘴巴咽唾沫,肚饱眼不饱。
美食众多,我独爱火烧,美食使人心情愉悦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