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火烧炉厂家」_童年记忆火烧
2019-06-28 来自: 山东临沂胜金炉业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767
火烧在我童年的记忆中,我家人口多,而劳力少,一年到头,粮食总不够吃。若分得一点小麦面粉,总是做面糊喝,一年到头难得做一次火烧吃,总觉得整天都是饥肠辘辘的。每次邻里做了火烧我们兄弟几个常会跑去眼巴巴的望着,多么希望我家也能做一顿火烧吃啊!
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,我家的日子也渐渐宽裕起来,吃火烧以不再是一种奢望了,只好有机会我总缠着母亲做火烧吃。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做火烧的手艺颇好,母亲用黄酒糟兑水或用苏打水将面和好,发酵一至两个小时,再揉成面团,一手举起,“咚”的一声放入已烤手的铁锅中,再用拳头捶打、转动着面团,渐渐将面团展开。面团在母亲的手中不停的旋转着,翻个面后再捶打几下。一会儿面团就变成了一个边缘稍厚,中心稍薄,约一扁指厚的圆饼,形状很像锅,因此也有人也称这种火烧为锅盔。面团在捶打的过程中还形成了细细的花纹,直火烧在锅中炕到基本定型;将灶堂或火垅里烧得正旺的柴火退去,在滚烫、火红的草木灰里刨一个大坑,把厚实,扁平,圆润火烧放进去,盖上烫灰,架上柴火烧。估计火烧
上烧起了一层黄壳儿,再将柴火退去,扒开烫灰,把火烧火烧翻个面,继续架大火烧。
火烧两面都烧好了,母亲将它从火灰里刨出来,立着,用手在火烧的两面拍打拍打,啪啪直响,再用嘴“噗噗”地吹几口,灰没了,火烧黄酥酥的。在火烧的表面形成一层薄薄的金黄色的壳,布满花纹,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。那热乎乎的香气直往鼻子里钻,钻的我馋涎欲滴,顾不得烫,更顾不上欣赏火烧表面的花纹,伸手抓过来,掰下一块“嘎巴”咬一口,那味道集香、脆、酥为一体,如果再配上可口的南瓜汤,我常会吃的摸着鼓鼓的肚子只叫“撑”。
后来,我渐渐长大了,外出求学,参加工作。时光飞逝,转眼,离开家乡已二十余年了。这二十余年里,我吃过南方、北方的多种面食,却总感到没有一种能与母亲做的火烧相媲美。
如今,即使回到家乡也难得吃到火了,当然再不是缺少面粉,而是因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,家乡人都用上了液化气灶,也没有老式火垅了,就再也没有以前那种火红的、滚烫的草木灰烧了,同时人们也不再愿意到灰中刨食了。
但是,常年在外的我仍常回忆起家里辛苦操劳的母亲和母亲做的火烧,仿佛火的余香还在口腔中回旋。母亲所做的火以及母亲的厚爱都将让我铭记一生。